“疫情后,你会如何消费?”

2020-02-24

2020年的开局因新型肺炎疫情,餐饮业遭受重创,翘首期盼疫情后报复性增长的机会点。大家的工作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计划吃吃吃、逛逛逛的春节假期变成了几乎足不出户的家里蹲,很多人在心里列了疫情结束后的心愿清单。那等疫情结束,大家到底是人生苦短、活在当下,还是维持低消费、攒钱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

近期,搜索“报复性消费”关键词网络上会出现大量的相关新闻,针对“报复性消费”是否真的会来临,各有评论。必斐艾近日对北上广为主的25岁~45岁上班族进行调研和深度访谈后,有以下发现:

1 短期释放压抑的消费需求≠“报复性消费”,理性消费是主流

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生活开销都在增长。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涨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涨幅创逾8年新高。至今,多地复工时间一延再延,企业纷纷面临现金流与资金紧张的难题。大部分人收入大打折扣,或尚未收到工资,但房贷、车贷、信用卡逾期、学费等教育类各项支出压在肩头。虽然疫情压抑了春节假期原本吃吃吃逛逛逛的消费欲望,但对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消费者而言,“手中有钱,心中不慌”仍是主流心声。

调研显示,疫情后绝大部分的消费者会选择短期释放压抑的消费需求,但长期来看,总体消费趋于理性。某500强企业中国区项目总监在接受访谈时说:“我只是想要出去放松一下,疫情明显对经济有影响,捂紧口袋里的钱,并且多赚钱是我今年的目标。”

2 火锅是疫情后大部分餐饮消费者的美食首选

民以食为天。门可以不出,但是饭不吃不行。宅家的日子,速冻食品和方便面吃厌了, 自己下厨又做不出餐厅的口味,像极了黑暗料理。此次调研中,疫情后想吃火锅的消费群体远高于其他类型,这和某网站上发起的一项投票结果不谋而合。“真的好想火锅,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拉一群朋友,好好去吃一顿。”在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存在抑制性餐饮消费需求,并希望在疫情后得到释放。

 

11.png 

3 饮食观念有转变,越发关注食品健康与安全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确实有部分消费者明显受到疫情的影响,对食物的健康和安全越发重视。“这次疫情爆发说到底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疫情后我会更加注意饮食的健康与安全”,某知名银行前危机公关小组负责人说。当问及未来会考虑什么样的健康食品时,绿色、环保和无添加是多次被提及的关键词。可见,此次疫情加深了餐饮消费人群对人与自然和环境关系的深思。未来他们也将更青睐健康和安全的食品。

4 半成品/预制菜成为“座上宾”

疫情之下,大部分餐饮企业闭店,堂食暂停。平常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消费者不得已也钻进厨房做起了厨子,但买了菜不会做、看了菜谱做得不好吃、做完饭厨房就像灾难现场……一系列痛点之下,半成品或者预制菜成为消费者的“座上宾”。此次调研中,超过半数的受访对象表示愿意购买半成品或者预制菜。这也间接反映了半成品或者预制菜未来的市场需求。根据盒马消费数据所示,80、90后倾向选择一步到位的半成品,省时省力种类丰富。而从2020年1月起,盒马方便快捷、种类丰富的半成品菜的销售金额每周环比增长超50%。疫情之后,半成品或者预制菜也将是想做饭但又忙碌的年轻人不耗时、又高效的解决方案。

 

12.png 

等疫情结束,伴随压抑的消费需求短期内集中性释放,餐饮消费市场将回温,火锅餐饮业、健康类食品,以及便捷性半成品/预制菜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拐点。餐饮以及食品类企业,若能共同探索与创新,必将迎来新的生机。

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结论基于必斐艾针对上班族人群疫情后餐饮消费心理与行为定性与定量分析。样本对象:以北上广为主的25~45岁上班族;样本数量:N=110,FGR=6人*3组。


按条件搜索:

排序: